当前位置: > 学术报告 > 文科 > 正文

文科

第三届中国边疆学论坛

发布时间:2015-11-14 浏览:

讲座题目:第三届中国边疆学论坛

讲座时间:08:00

讲座日期:2015-11-14

地点:雁塔校区 学术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讲座内容:11月14日

9:00-10:20 大会主题发言(一)地点:启夏苑二层多功能厅

主持人:许建英 评议人:张云

1.吕余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2.周伟洲:关于边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3.李大龙:“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10:30-12:00 大会主题发言(二)

主持人:刘正寅 评议人:石硕

1.王志民:“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开放地缘布局

2.王卓:西部边疆有关问题研究

3.王小平:明清时期的边疆屯垦与边疆治理

14:00-15:40 大会发言(一)主题:一带一路与边疆学

主持人:王志民 评议人:黄达远

1. 李琪:历史地理之视角:关于中亚之认知与沿变

2. 冯建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边疆发展新视域

3. 王锋:全球化视野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旅游资源特色优势研究

4. 王鹏辉:陆海边疆的历史联动与“一带一路”倡议

5. 李宁:试析哈萨克跨国民族视域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

6. 王欣: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边疆学学科建设

7. 初冬梅:“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的中国陆疆人口安全研究

16:00-18:30 大会发言(二)主题:边疆概念、理论、问题

主持人:穆赤·云登嘉措 评议人:潘志平

1.黄达远:“长城—天山”商路与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东西轴线

2.苗威:东北边疆历史问题再思考

3.徐百永:近代有关西藏历史地位的文本书写与认知研究

4.韩中义:对边疆概念的变迁再考察

5.刘祥学:论地域形象与中国古代边疆的经略

6.张先革:双重史观的透视: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研究

7.刘兴成:试论判定政治联姻的标准问题—以唐与突厥“和亲”研究为例

8.尹波涛:掠边与互市:鄂尔多斯万户与明朝关系略论

11月15日

8:00-9:40大会发言(三)主题:边疆安全与对外活动

主持人:王锋 评议人:李琪

1. 程早霞:1959年西藏叛乱后美国早期对达赖分裂流亡势力的支持

2. 武沐:明代“土流参治”下甘青地区的军政建设

3. 许建英:从两份档案看奥斯曼土耳其对阿古柏的军事支持

4. 潘志平:中亚地缘政治与“丝绸之路经济带”

5. 齐纳尔:瓦哈比主义在中亚的发展及影响

6. 王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疆域重构

7. 乌兰巴根:驻库伦办事喀尔喀副将军桑斋多尔济生平补考

10:00-12:00 大会发言(四)主题:汉唐边疆治理

主持人:吴洪琳 评议人:武沐

1. 李乐营:高句丽蚕支落大加戴升投汉史事考辩

2. 耿铁华:集安高句丽碑的王陵祭祀信息

3. 王明前:北魏边疆经略与北镇问题

4. 李鸿宾:唐朝的疆域与疆域观念

5. 陈玮:唐北庭归朝官孙杲墓志研究

6. 裴成国:再论唐灭高昌国后的西州形势

7. 彭建英:漠北回鹘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以其与回鹘的互动为中心

8. 韩香:唐朝境内的波斯人及其活动

14:00-15:40 大会发言(五)主题:元明清代疆治理

主持人:哈宝玉 评议人:李乐营

1.石坚军:蒙古前四汗时期斡耳朵新考

2.刘海威:元安西王阿难答信仰考辨—基于汉、波斯和藏文史料的初步研究

3.邹立波:清初土司制度革新在川西嘉绒地方的推行及其影响

4.王力:多藏区民族关系的重大变迁—以察汗诺门罕旗北迁为例

5.袁刚:清末肃亲王善耆对内蒙古的巡视及其考察报告

6.鲁靖康:清代哈密厅建置沿革与西北地区的权力制衡

7.王启明:晚清新疆义学建设始末——以吐鲁番为中心

8.赵毅:晚清吐鲁番坎儿井买卖

16:00-18:00大会发言(六)主题: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

主持人:李泓宾 评议人:韩中义

1. 石硕:丝绸:汉、藏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纽带

2. 穆赤·云登嘉措:民族宗教工作的经验教训与对策建议

3. 陈禹静:广西北部湾沿海渔民生存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4. 刘正寅:民族志文献与西域民族史研究

5. 尔肯江·依德力斯:19世纪天山南部若干察合台文契约文书及其史料价值

6. 买托合提·居来提: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维吾尔医药文化

7. 吾斯曼江·亚库甫:维吾尔本土植物知识与文化交流

8. 张世才:近代以来新疆民族教育与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