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术报告 > 理科 > 正文

理科

全氟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3 浏览:

讲座题目:全氟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

讲座人:郭良宏 研究员

主持人:李小平 教授

讲座时间:14:00

讲座日期:2017-1-3

地点:长安校区 文汇楼B301

主办单位:旅游与环境学院

讲座内容:以PFOS为代表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全球性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而且在许多国家的人体暴露监测中被广泛检出。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肝癌、甲状腺功能异常、代谢紊乱等诸多健康效应与PFASs的人体暴露密切相关,活体实验也在动物上证实了这些效应的发生。但是,目前的毒理学研究中观察到的各种效应,基本上是生物体在PFASs高暴露剂量下的失衡,并不代表与活体效应相关的毒性通道。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分别研究了PFASs通过激活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通过抑制磷酸酯酶干扰细胞内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以及PFASs前驱体全氟调聚醇转化成全氟烷基羧酸(PFAAs)的生物代谢机制,以期揭示全氟烷基化合物健康效应的毒性通道。研究发现,(1)一些PFAAs可以与TR受体结合,并在细胞增殖试验中显示TR激活效应。非洲爪蟾蝌蚪暴露10nMPFOS后,显著改变了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说明低剂量PFOS暴露可能通过激活TR转录活性干扰活体的甲状腺功能。(2)PFAAs在细胞内直接与磷酸酯酶SHP-2结合,抑制该酶对paxillin的去磷酸化反应,导致paxillin磷酸化水平的显著上升。(3)全氟调聚醇的生物代谢机制研究发现,8:2FTOH在人肝微粒体发生转化,最终产物包含PFAAs,其中负责I相代谢的是CYP2C19亚型,这与大鼠的结果完全不同,说明全氟调聚醇的生物代谢存在显著的种属差异。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全氟烷基化合物健康效应的毒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