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运动学院

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0-22 浏览:


人类跨入21世纪,对健康的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人们在新世纪里要得到更富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就是健康。什么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规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WHO 在世界保健宪章中对健康的概念作出具体阐述的同时,补充了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具体提出的人体健康十条标准是: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5.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7.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10.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运动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密切,对一般人群来说,均衡的营养、科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适宜心理状态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四大要素。

健康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1985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也有人提出健康分为五要素的定义,即:“个体只有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五个方面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只有正确理解健康的定义,我们才可以全面地认识到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范畴。一个健康人具备的条件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社会适应良好。

(一)躯体健康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健康是人生完全健康的基石。躯体健康即人们所说的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而又健全,生理功能正常而又完善。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处于无疾病的良好状态。身体良好是指个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体能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正常是说身高、体重及三围都处于正常范围之中;身体机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关节灵活性、韧带的弹性与伸展性;肌肉力量含肌肉耐力与爆发力及与运动动作有关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反映了机体的运动能力。躯体健康是人们认识健康的一个误区,许多人由于传统、习俗的观点,片面地仅从躯体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理解健康。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是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

关于心理健康的正常状态,一般有四种意义:正常即健康状态,以有无心理疾病为判断标准;正常即平均状态,从统计学角度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处于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属于正常;正常即理想状态,正常是用来评价行为而非描述行为;正常即适应速程,将正常看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心理健康的人不断学习有效的技巧以应付紧张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正常;有健全的人格(即健全的情绪);行为协调(又称行为得体或行为反应适度);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道德健康

道德可简单解释为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品德。一个人是否健康与自身的道德品质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健康即品德高尚,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即健康的道德内涵。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他”;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

(四)社会适应良好

社会适应良好即社会适应健康。社会适应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婚姻、家庭、工作、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适应。社会适应良好,不仅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贡献于社会,达到自我成就、自我实现,这是社会适应健康的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识,发生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健康不良的表现。所以,社会适应健康是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为基础而发展了的高级健康层次。

健康维度有哪几个方面?

健康是相互作用的动态多维度结构。随着健康的发展,健康维度已从WHO提出的三个发展到今天的七个,并且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可能还会扩展。

(一)躯体维度

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包括:对疾病的易感性、体重、视力、听力、体能、协调性、耐力及康复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维度可能是最重要的。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将其作为健康的唯一标准。

(二)情绪维度

包括应激能力、灵活性、解决冲突的忍计以及基本的情律特征以及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情感均与健康的情绪维度相关,它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不良的情绪体验可导致个人整体满意度与生命活力的降低。

(三)理智维度

个体对信息的作用和处理,对价值观及新概念阐明以及判断能力的训练程度,还有应对技巧、灵活性、在恰当的时机讲适当话的技巧,运用信息及理解新观念的能力都归入此维度。这方面的不足可能会影响个体的生活经验对成长和发展所提供的帮助。

(四)社会维度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所生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受他人的影响,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察觉到这个维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个维度就是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对个人来讲就是选择适宜的生活方式及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

(五)心灵维度

心灵一词也可译作“精神”,按通常的理解,相当于“精神体系”和“思想境界”的意思。过去常从哲学与宗教意义上去阐述,很少从心理和精神卫生的角度去理解。

(六)职业维度

有人将职业性人际关系从一般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以强调它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一维度反映个体对受雇用的满意度,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对其他维度的作用而间接影响。通常,个体在受雇用的情境下,如果职业在外部奖励(足够的工资与奖金)和/或内在奖励(积极的社会相互作用及个人有创造性或成就感的机遇)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情感。

(七)环境维度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存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是个大概念,包括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微观环境可以从分子、生物个体、种群到人文景观,大致上与社会维度相一致,除了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外,社会治安、社区条件都属此范畴;宏观环境则涉及城市、国家、世界,甚至地球、宇宙。

什么是健康寿命?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至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物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倍至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公认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岁。人们需要无残疾、自主生活、快乐生存的健康寿命,正在成为本世纪的时尚健康观。在1个世纪的岁月中,从1888年至1988年,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5岁,而65岁老人的寿命仅比100年前多活了3岁。但面对未来岁月,人活百岁已不再是梦,65岁的老人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时光要与某种程度的残疾相伴。人类需要新的“生命参数”-健康寿命。健康寿命参数包括,无残疾寿命、无疾病与慢性病寿命或主动生活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