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与导引术

过度训练有哪些症状?

发布时间:2020-10-29 浏览:

过度训练是运动员训练不当造成的运动性疾病之一。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有可能失去参加重要比赛的机会或者虽然参加了比赛,但因体力和心理状态不佳而未能取得应有的运动成绩。

多年来,如何防治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已成为体育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过度训练主要症状有;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易惊醒等)、头痛、头晕、无训练欲望、心情烦躁、易激怒、记忆力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运动员出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心律不齐等,表现为脉速加快,运动后心率恢复慢。血压的变化与运动项目有关,一般项目运动员的血压未见明显变动,举重、投掷等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常出现较明显的偏高(安静和运动负荷后)。

消化系统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严重时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个别运动员可出现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运动成绩和体力下降。个人项目中运动成绩下降比较明显,负荷能力下降,尤其最大负荷能力和最大乳酸水平下降。集体项目运动员常表现为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和协调能力下降等。

肌肉骨骼系统常表现为肌肉持续酸痛、压痛、肌肉僵硬,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微细损伤等。当出现下肢过度训练时可表现为过度使用症状:出现疲劳性骨膜炎、小腿间隔症候群、张力性骨折、跟腱、髌键炎等。

全身和其他系统的症状。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常出现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发生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痛等,甚至易患肝炎等传染病。

那么产生过度训练的原因是什么?

连续大运动量训练缺乏必要的间隙。大运动量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技术所必需的,这已为多数学者的研究和实践所公认。但当大运动量训练持续过久,又缺乏必要的节奏和间隙,超过身体的机能潜力,破坏了内在的稳定,就会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状态,训练后易发生过度训练。

运动量增加过快。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教练员为了追求快出成绩,未根据运动员,尤其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有时运动员为了急于出成绩,随意增加运动量,造成运动量增加过快。这些运动员常会出现并发局部肌肉和韧带的劳损症状。患病后训练开始过早或训练量过大。不少运动员是在感冒后过早训练或训练量过大而造成的。

因此患病后,尤其在感冒等所谓“小病”后,遵守训练原则是很重要的。

缺乏全面训练基础,进行“单打一”的训练。这一原因造成过度训练多见于运动新手,他们缺乏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就集中专项,再加上运动训练安排不当,容易造成过度训练。

生活制度的破坏。运动员训练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或社会活动过多或开夜车工作、娱乐等,破坏了有规律的生活制度,身体过度劳累,引起过度训练。

如何预防和治疗过度训练?

训练(锻炼)日志的记录。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应该坚持写训练日志,填写训练课程明细表,记录训练前、中、后的感觉。运动时间、安静休息期与运动后恢复期心跳率也应该被监测。体重减轻与其他疲劳感和睡眠时间的增加,也应该记载。女性运动员应对其月经周期保持一个确切的记录。安静休息期心跳率增加超过五次而无明显的理由,或是恢复期心跳率曲线变平,可能是早期的警告讯息。

训练计划的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必须具个别差异与特殊性,训练课程应多样化,训练的负荷、强度要有适当的安排,并且安排适当的休息,过度的训练与竞技必须避免。长时间的休息或停止训练后,再训练时应重新调整训练计划。适当的运动训练季节的划分是相当重要的,可避免因长期严苛单调的训练,与无休止连续的比赛所造成的过度训练。在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训练课程与适当的训练分期是最有效预防与治疗过度训练的方法。

饮食与睡眠的调整。饮食与睡眠必须均衡与充足。所有重要的营养成分均不能缺乏,耐力运动员应特别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以避免因严苛训练导致肌肝醣的衰弱。训练期间每日至少要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激烈的竞赛、训练午后应小睡片刻。睡眠时下视丘会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一种合成代谢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与糖异生作用。

训练后恢复期的调配。在每次较重负荷的训练后应安排适当较轻松的恢复期(约一日),恢复期的长短则依选手个别的体能与特性而定,训练计划的安排宜依照循环训练程序,轻、中、重各种训练量交互配合,但必须依个体差异与当时体能条件来调整变化。

运动员的心理调整。关心并注意运动员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必要时应予以情绪上的开导与心理咨询,鼓励激发陷入低潮运动员的雄心与斗志。生物回馈管理计划对减轻紧张与压力是相当有效的方法,情绪状态侧面图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评估方法。运动员应该学习心理的意象与放松训练方法,预先